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浮光掠影的博客

寻常世路寻常走, 偶尔把浮世清欢裁做歌。

 
 
 

日志

 
 
关于我

我是时光中暂时停泊的一片影子,透明且简单,可以是光斑,可以是花瓣,可以是三月的柳絮随风起,是腊月的雪花落九天,是鹰的翎毛雁的羽,是马的长鬃豹的斑,是日的光影月的凉,是海滩的沙粒山的岩,这一片影子也是此身可化身千亿。时光流过,岁月无声,花开云逝,东西飞鸿,偶尔也留一些文字,那是我千古文章等闲读,偶尔把各式情怀散成墨,寻常世路寻常走,偶尔把浮世清欢裁做歌。

书香  

2014-07-11 21:07:49|  分类: 影度回廊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一
书有香,非檀非麝,非茶非酒,又非月中桂子谷中兰。

流年之中第一次约来这缕幽香与我相会的还是我的《红楼梦》,少读红楼的岁月如同大荒山青埂峰下的一场荒芜,那时节看着书里的人物情节就像是看后来的人事光阴,像是隔了一层太虚幻境一般,人也未经风尘浸染,事也看不真切,只落下美丽荒凉的意境一片一片落花幽独。

红楼初来时,也和别的书一样,白色的纸张上铺排开疏疏密密的文字,而且因为厚的原因,那些纸张的颜色也有些参差,有的深一些有的浅一些,就像是花影浓淡一般,翻过几遍之后,还经历的一番借出去险些收不回来的波折,连妈妈都加入了这场要书的风波了,来回往复了大半年的光阴,才算是把它要回,回来时看它略有破损,于是更加珍重,这样的日日夜夜夜耳鬓厮磨之后,忽然有一天,靠轩窗临碧水,翻来来看时,书页里散开一阵从未闻过的香,当时我加在书页间做为书签的花瓣已经被去掉了,因为花瓣的香渍模糊了一些字迹的原因,而且也并不是花香,新鲜的陈旧的都不是,香味儿并不浓重,随着书页的翻动,时有时无,似断似续,分明是我自己买回来的一本书,感觉就像是从珍藏了千年的檀香木做成的书架上刚刚取来,就像是纸张散发了它做为树木时候珍藏下的春华秋实经过了风霜雨露的晕染,回归了草木清芬的本质又加入了人文的情怀,很淡,却像是经历了很久的沉淀。

也并不是每一本书都有。甚至于有些古书,虽然翻开来都有一股岁月的浓重,但那是一种轻微的霉味,也很古朴,却不是那般的好闻。

过得久了,也就释然,接受了不是每一本书都有香味,就像不是每一段文字都能触动心灵。
书有香,也是要有缘分的。

                                                       二
今天,我遇到的缘分是《浮生六记》。
抱在怀里,还不曾翻开,图书馆的石阶都还不曾走完,一阵风来,一阵熟悉的书香淡淡拂过,招呼得初识恰如重逢一般。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着,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这一段文字,不只是文字好,就连出处的一个名称,都美丽如大唐的春江花月一般,《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那个春夜在桃李花开的园林中赴亲人宴会的人,是李白。盛开的欢娱里信手拾来这样的句子。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已经说不上是感慨,还是不甘,是记载,还是缅怀,而这便是《浮生六记》名字的来源。记在扉页的序言里。

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又负彼苍之厚。
这便是《浮生六记》创作的原因,说创作,不如说是记载,那些历历在目的情景哪里还需要去创作,他只是不舍得丢掉,不舍得让他们随着自己生命的消失永远消失,于是他用有生之年,用文字换那些场景一个永生的可能。

事如春梦了无痕。他留不住韶华,挽不住光阴,甚至护不了留不住身边的她,但,失去了并不代表自己舍得呀,他是舍不得春梦了无痕迹。

苟不记之笔墨,未免又负彼苍之厚。
沧桑历尽,几番潦倒,生年坎坷,妻离子散,他拿笔去写那些尘世的光阴,心头,竟然还是感激。

是应该感激的,他与她,遇见过,当初最好的彼此。

                                           三
沈复和陈芸,只是一对很平凡的夫妻,在曾经很平凡的人世上走过,没有改变历史,没有改变未来,也没有爱的天崩地裂,没有说上邪的爱情宣言,也没有化蝶的浪漫,不过是他娶了她,然后过两个人的日子,生儿育女,家长里短,相守而过,两情相悦。

他们并没有做过什么,所有的他们之间的事情都很小很碎。
他们走在庭院里彼此看见,也会互相问一句,你这会儿是要去哪里?
她正跟人说话的时候,看见他来了,就不自觉的转的他身边,挨着他坐下。
她听他议论,看他说话。
她跟他议论一些书和文章,她陪着他在沧浪亭避暑过夜。
这就是他毕生的珍藏。
他说她很聪明,人家说一遍《琵琶》行,她就记下了。
他说她身世可怜,四岁上就没有了父亲,生活没有依靠,还有母亲和幼小的弟弟。
他说她很能干,做女红可以养起一个家,而且弟弟上学的费用都不缺。
他说她很让他感动,那样辛苦的女孩子,在生计操劳之中,还想着看书习字,找到一篇《琵琶行》的时候,因为记得内容,挨着对照字迹任取,就这样自学石子,在刺绣可怜的闲暇里,渐渐的连诗句都会做,还做得很不错。
他说,他见到她的时候,就看上了她,自己告诉母亲,长大要娶妻,一定要娶她。
他说她长得也不是很漂亮,却足以让他销魂。
他说她连一碗粥都想着他。还被人撞破了,被人笑话。
他说,自己当日称赞她做的诗词是”锦囊佳句,“想想被锦囊佳句的李贺那么英年早逝,真后悔这么称赞她。爱一个人,不管她怎样了,都会有本事把过错牵到自己身上。就像射雕里的黄药师,虽然所有人都没有听说过背书能导致身体虚弱,但在他的记忆里夫人就是为了为了默写经书操劳死的。
他引着诗经说,《关雎》也是诗经之首,所以把夫妻之间的闺房记乐放在首卷吧。其实,大概,她是他的浮生里最重的牵挂,不写她,他无法下笔去写其他。

                             四
她,其实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容貌比不上西子王嫱,才华也比不上班昭文姬,她没有那么漂亮,也不是那么才华的,而且还被很多的家务琐事包裹着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很多的人家往来应酬,但她就在这一切之中,兼顾了做他贤淑的妻子,用一个女子所有的柔情和善良,与他今生相伴,一直,这样的一个她是很多书生和文人理想中的妻子,一直到林语堂他们还念念不忘的。

深夜里归来,灯下一个等待的身影,是守候,却并不焦灼,一袭红妆,夜都添香,而她本人却不觉自己如此美丽,抬头见了他归来,送上一个微笑说:不是专程为你更露立中宵,不过是看书入迷了。回眸微笑,把一缕情丝摇如魂魄。

六月里他避暑,有她相伴,品月评花,说《国策》论《南华》,她也并不是那么学问深厚,却因为闲谈随意别有一番简洁,而且会心读到,把他也打趣进去,那般月下,夜也生凉。

她和他一起做盆景,和他一起去旅游,用蕙质兰心准备远足的野餐。

她只是拥有一个女子的温暖和情谊,便已经没好得让人难忘。

她好,其实也只有他觉得。
换一个人看,她其实也没有多么好,不是很会理财,也不是很会持家,还跟公公婆婆搞不好人际关系,害的自己和老公被赶出去,有冤屈连变白的能力也没有,遇到坏人也不是很会分辨,那里有什么好,又那里有什么聪明了,只怕当时,大家也不觉得她是多少的媳妇吧,不是她的话,他也未必有家不能回,在外面流浪吧。

只有他能看见,她的娇羞,她的活波,她的见解,她的情趣,她的迂腐,她的爽朗,她的不羁,她的向往,是他的爱,复活了一个如此生动的她。

他才了不起。

上天给他的一个妻子,本来也是那个社会培祥的样板女子,不过被他看出来是有蕙质兰心的资质,却不敢表露,她来的时候,他伸手帮她整理一下衣袖,她都会站起来说多谢夫君。
后来,她打趣他,她跟着他去游湖,还用了一番诡计说了假话,她装扮成男子跟他去看热闹,若不是他的怂恿,她本来只怕也就在家里朝着家庭里理想的样板媳妇奋斗了,是他,逗她说话,好说歹说哄着她去玩,月夜泛舟,酩酊大醉都带着她,所以,她才会听到朋友好心来提醒自己老公夹妓游湖的时候盈盈笑语,促狭一般的说:这回事是真有,不过我就是他带的两妓之一。

她只是他一个人的心头好。


其实,他也并不是太好的良人。放在现在也不是良配。

一个读书人,技艺和心计都没有,也没有什么本事,去要一回账都是经历了一番生死劫难。家境原来也不错,不过为什么偏偏是把他过继给人,到头来两家都跟他没有什么关系,回去哭一哭都被当成去夺家产的,被轰出去,怎么知道不是自己太过良善什么都是事事吃亏的那个人。

他,连自己都保护不了,又能给她什么幸福呢?

在她被冤枉的时候,他还不了她清白,在她被赶走的时候,他给不了他住处,在她生病的时候,他连为她治病的钱都没有。

难怪后人说,他无能而且懦弱。

所以,他只能看着他和她的女儿跟人早早做了童养媳,他听着儿子喊妈妈,却只能眼睁睁看着骨肉分离。

只是,他即便当真是无能懦弱,到底在守着她这件事情上是勇敢的。他即便是父亲到死也不肯原谅,到底还是拉了她的手,那怕是一起流浪,一起艰辛备尝,一起在别人的接济下辗转。

我想,相对于那些一生其实并不曾真正活过的女子,她应该还是觉得嫁给他是幸运的。
彼此懂得,是更为难得的金风玉露一相逢。
月缺花残,谁能知道不是另一种圆满。

就像她去了,他把思念留在了人间。

尘世的光阴,不过是各样的辛苦。
幸福,是看你把什么当作幸福。

对于他,有她便是幸福。

想来,她最让他心动的地方,在于携带着一缕书香,足以安慰他的情怀。

书,不是组成尘世幸福的因素,可由于没有,却还是不一样的。
大家都觉得胡适的婚姻也很好,有那样一个不知诗书的妻子,帮他打点凡俗的一切,让他安心做他的学问,所有的彪悍也是为他守牢一个港湾。
他也有同意的部分。
却在最后谈到子女的教育时候不无遗憾的说,如果她是以为识书达理的女子,那么孩子们要优秀很多,不会在自己繁忙的时候荒废了,家庭的教育在于养成,他,到底心里还是不无遗憾的吧。

诗书,是她通往他的路途。

而他,即便潦倒一生,有一缕书香做伴,依然自有美好,一世的光阴,有苦乐,有快意有忧愁,还有记下来的能力。

诗书,是他通往世界的路途。

只一缕书香缭绕,做了生命的底色,不管怎样的窘迫,艰辛,辗转,贫困,寥落,里面的生命都会把美好凸显出来,也折射出周围世界,不管是这本书的作者沈复,还是徐文长,唐伯虎,张岱,张潮,还有许许多多曾经惆怅是疏狂的他们,若不是带着那一缕书香走来,生命还有什么可观呢?

如果说生命是一副画,书香像是一抹底色,有了,不管怎样的寥寥笔迹,甚至于看起来潦草晦涩,都可装裱起来,入人耳目。

遥想千载之下,也依然会有人沿着桃花庵的歌谣,沿着美人的画轴,沿着梦中的西湖,沿着幽梦一帘,沿着青藤的笔意,沿着沈复对日常琐事的记载,沿着一丝一缕脉脉的书香,去追寻他们和我们的生命里的真情。
  评论这张
 
相关小组: 品书茶聊
阅读(250)| 评论(18)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